服务时间:8:00-18:00 0556-5511380
当前位置:首页>>心理百科
当前位置:首页>>心理百科
戒掉“情绪稳定”后,我反而更从容了

作者: 阅读量:1012 发表时间:2025-08-25 08:46:19

下班推开门,孩子的积木散落一地;熬夜修改完第三版方案,客户说再改一改;

电梯里遇见领导,准备好的话没说出口,只留下一个略显僵硬的微笑……

这些时刻,烦躁、失落、尴尬难免涌上心头。

但“成年人该情绪稳定”的念头像自动开关,“啪”地压下了所有波动。  

曾以为这就是成熟——直到发现:  

- 深夜莫名醒来的疲惫感挥之不去;  

- 对家人越来越容易不耐烦;  

- 那句“我没事”背后,是越绷越紧的神经。  

原来,对“情绪稳定”的执念,反而让我们离从容越来越远。

e117996fdd73674a0ea2c15d83d56833.jpg  

情绪稳定 = 不能有情绪?

同事常夸“心态好”,只有自己知道:  

那些咽下去的委屈,变成了肩颈僵硬的酸痛;  

强压的烦躁,成了辅导孩子时突然爆发的吼声。  

其实情绪不是敌人,而是我们的“内在信息系统”:

烦躁可能是在说“你精力透支了,该休息了”;

委屈也许在提醒“你的付出需要被看见”;

不安则可能在提示“这件事需要更谨慎”。

安庆市明康心理咨询中心在接待来访者时发现:很多人身体上的不适——

比如莫名的肩颈僵硬、反复的失眠、挥之不去的疲惫——往往和长期压抑情绪有关。

那些没被正视的“信号”不会凭空消失,反而会像被堵在管道里的水流,慢慢在身体里留下痕迹。

所谓“心态好”,有时不过是把情绪的溪流堵进了看不见的地方。

情绪稳定 = 立刻平静? 

孩子对着作业本磨了俩小时,小月没忍住吼出声:“你怎么这么磨蹭!”

话刚落地,就看见孩子愣住的眼神,她瞬间被愧疚淹没:“又失控了……我真失败。”

这种“既发火又自责”的循环,源于对情绪特性的误解——

情绪有其自然发生、发展的过程,无法像水龙头一样瞬间开关。

心理学研究发现,情绪从出现到消退,需要一定时间完成身体和心理的调节。

如果自己强求“马上平静”,其实是在和这种自然规律较劲:

这时候人会不自觉地绷紧肌肉、控制呼吸,脑子里还总想着“不能失控”,这些都会额外消耗精力。

就像用手堵着溪流,水流暂时停了,压力却在掌心下越积越大。

戒掉“稳定执念”后,做好三件事

1.给予一个空间

无需强迫自己“必须平静”,先确认:“我现在有情绪了”。

可以不用立刻做任何反应,允许它在那里停留一会。

简单的“暂停”,让“被情绪带着走”变成“有意识地面对”。

2.读懂情绪的信号

身体有哪些明显的感受?(例如头很晕,胃部难受)

这份情绪背后,可能藏着什么需求?(比如需要被理解、需要休息,或是需要理清思路)

练习“看见”情绪——明白它在传递什么,才知道该怎么回应。

3.用微小的行动回应自己

根据感受到的需求,做点简单的小事照顾自己。

不用追求效果,或是换个姿势,或是深呼吸几次,或是静静坐一会儿。

让自己感觉到:“我的情绪被在意着,我在好好对待自己”。

情绪管理是一段渐进的旅程,有时我们能自行梳理心绪,有时却陷入困顿,难以独自厘清。

当自我调节遇到阻碍,安庆市明康心理咨询中心愿成为同行的伙伴,

陪伴你梳理内心的脉络,接住那些难以言说的感受,让每一份情绪都被认真对待。

真正的情绪稳定,不是波澜不惊的湖面,而是允许风起浪涌,却始终知道自己有安然靠岸的力量。


上一页:明明什么都没做,却累到崩溃?你的能量正在被这3个黑洞吸走……
下一页:没有了!